您的位置:首页>热门图片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017年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问责整改换来了祁连山的“绿色重生”,祁连山迎来历史最平静时期。
日前,张掖市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卫星监测运用到了祁连山生态监测当中,相当于把祁连山生态环境置于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系统中。自此,孕育甘肃省河西走廊文明的“母亲山”又多了一只守护“天眼”。
◆建设统一规划、数据共享、高效运行的生态监测监管平台十分迫切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生态监测网络建设。2017年8月23日,总书记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视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2017年2月10日,时任省长的林铎书记在主持审议《甘肃省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时指出,甘肃省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现状,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闫子江表示,长期以来,对祁连山区域的监管监测分散在多个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碎片化”、监测要素不全、现代科技手段未能得到充分运用的问题十分突出,在生态环境监管中既不能说清生态环境现状,又不能对生态变化趋势作出科学判断。建设统一规划、数据共享、高效运行的祁连山生态监测监管平台十分迫切。
为此,去年以来,甘肃省环保厅组织实施了祁连山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人类活动监测点位进行了实地抽查。完成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现场核查报告》《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监测专题报告》。组织对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技术优势,编制了《甘肃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项目方案》,计划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预警监测试点,建设祁连山区域天、地、空,全方位、立体的生态监测全覆盖网络并开展全天候监测,综合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张掖市紧抓契机,围绕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整改,坚持补短板、打基础,强化科技支撑,2017年8月启动了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提升生态监测监管能力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库八网三平台”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智慧数据时代打下基础
张掖市环保局调研员韩多刚介绍,张掖市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由市山水林田湖项目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2017年8月启动调研论证,2017年10月确定了实施内容。计划依托“山水林田湖”中央补助资金,投入1246万元,采取与高分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合作的模式,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实施,建成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使张掖市生态监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基本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并对张掖市生态环境监管提供动态监测支撑。项目于2018年4月12日发布了公开招标公告,计划5月3日完成作业设计评审,5月4日开标并进入实施阶段,预计9月底前完成。
据了解,张掖市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以“一库八网三平台”为主要建设内容。
“一库”即生态大数据库。对市域各生态功能区进行不同尺度的生态状况监测与分析评估,构建包括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时监测数据、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生态环境专题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汇交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库,建成全市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体系,打造基础性、综合性、功能性于一体的生态环境数据平台。
“八网”即将环保部门的水、大气、土壤、噪声、辐射、重点污染源监测网和公安部门机动车尾气、城市重点区域监控影像等8类监测数据联网共享。通过高分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整合祁连山和黑河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相关地面观测台(站),面向生态环境代表性地表类型接入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数据,实现对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污染的精细化监测。
“三平台”即构建祁连山与黑河湿地生态环境本底评估和动态监测平台、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监控平台、智慧环保平台。祁连山与黑河湿地生态环境本底评估和动态监测平台主要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综合运用地学分析、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遥感综合解译技术,针对区域森林退化、雪线上升、草原退化、湖泊变化、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开展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估,并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本底进行评估,对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监控平台主要通过高分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对张掖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进行宏观、动态监控。智慧环保平台主要通过手机APP集成环保动态、对外宣传、内部办公、移动执法、现场监测等功能,实现移动办公和对企业信息及违法行为的掌上查询,移动定位和现场拍照录像,保障执法监管。
“一库八网三平台”将系统全面地记录和集成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大数据,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智慧数据时代打下基础。
◆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的6个预期成果
据了解,张掖市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建成后,预期可实现6个目标。
一是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的常态监管。通过每月对祁连山及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遥感监测,能够实现对两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的常态化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完成整治。
二是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通过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关键性指标开展全天候监测,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农村饮用水源、地下水、耕地等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集成,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
三是实现重点企业监控数据在线传输。通过督促重点排污单位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实时传输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能够督导污染物排放单位履行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法定责任,实现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的动态监管。
四是实现环境监管执法智慧化。通过全面推行“三化两分一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模式,配备移动执法终端,能够实现现场调查违法证据拍照录像和实时传输,做到市级环境监管执法巡查、稽查和县级环境监管现场执法检查两个全覆盖,全面提高环境执法效能。
五是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预报预警。通过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数据汇集,能够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提高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
六是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通过对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气象、水资源、水土流失、地表水、耕地、草原、林业、地理信息、农田灌溉等遥感数据的有效集成,能够为国土、林业、 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提供长期网络数据共享服务。
此外,记者从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监测处了解到,目前甘肃省环保厅正建议推动武威、金昌市参照张掖市模式,将辖区内有关县域纳入项目监测范围,按照统一的监测指标体系、技术体系开展生态监测。3市项目建成后,统一联网,数据共享,保证祁连山甘肃片区生态状况监测与评价的完整性,同时,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跨区域、跨部门合作的技术支撑途径。与此同时,甘肃省正在同步设计并建设省级生态监测监管平台,逐步形成上下统一、功能齐全的全省生态监测监管网络,全面提升生态。
上一篇:以问责利器压实生态环保责任
下一篇:李干杰十大金句谈生态环境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