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门图片
半城山水半城绿,满城秀色在景中。自嘉峪关市连续开展23个“绿化年”活动以来,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1994年底的4.9平方米提高到35.61平方米。全市已建成110多处公共绿地和13座公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
“到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老一辈钢城建设者流传下来的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过去恶劣的生态环境。1966年3月8日,于宝华和战友们乘坐部队的卡车,一路颠簸来到酒钢镜铁山矿,那一年他26岁。
一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和除了石头就是沙子的戈壁滩,这让于宝华十分想家,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扎根在了这里,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工作的辛劳还是次要的,最让于宝华难以忍受的是气候的严酷和居住条件的简陋,嘉峪关的冬天让他感到无比漫长。
穿越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地处祖国大西北的嘉峪关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戈壁小城,发展成为西北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青春和汗水。
如今,放眼看去,讨赖河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飘向远方;东湖、迎宾湖等,宛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在戈壁之上;森林公园、东湖旅游生态公园、花博园、迎宾湖公园等,作为城市之肺守卫着市民们的健康……
说到花博园,它的来头可不小。嘉峪关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是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多为农业区,绿洲随地貌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1.9%。嘉峪关遗产公园位于嘉峪关市城区与郊区的交界处,整体园区自西向东呈现出场地原有的“戈壁——绿洲——城市”渐变的风貌。花博园位于嘉峪关遗产公园的中部,浓缩了戈壁草原与城市公园的景观元素,融合了现代人工与历史生态的景观特点,贯彻并展现了景观过渡带的机理。这让不少市民流连忘返。
然而,清流不是自动涌出,绿色绝非从天而降。一直以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深知保护生态环境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工作,不仅给市民造就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也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每年春季,全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植树,各行业、各领域积极响应,掀起植树绿化的热潮。持续不断的绿化活动,使雄关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
“在嘉峪关,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这是不少嘉峪关人谈起嘉峪关建市之初的绿化工作时,常用这句话来形容种树的艰辛。嘉峪关地处荒漠戈壁,年均自然降水量85.3毫米,而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5倍,地表多被砂石覆盖,缺少种植用土,植树绿化的艰辛和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杨树、柳树、槐树、油松等130多个树种在雄关大地上茁壮成长,像一个个忠诚的战士一样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先绿化,后美化。近年来,嘉峪关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作水平,有规划地进行园林绿化工作,使城市绿地、公园、大街小巷更加美观,努力打造景观优美、生态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2017年城市新建绿地12.98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38.3%、39.41%35.61平方米。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企业每天生产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固废等,都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对环境形成很大的威胁。同时,每年的煤炭消耗量将近1000万吨,而大大小小的煤场分散在城市周边,煤灰粉尘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
为解决污染问题,环保部门持续不断加大督查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落实环保措施,关停一批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小作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酒钢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落实治污减排工作,改进工艺流程,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同时,为解决煤灰污染问题,嘉峪关市于2016年在距离市区10公里以外的地方建设煤炭交易中心,将分散在市区的煤炭企业集中到交易中心进行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要求煤炭入棚作业,对煤炭运输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大大减少了煤灰粉尘污染。
工业污染必须坚持源头治理,加大环保投入。“十二五”期间,共实施减排项目25项,投入资金逾8亿元,相继实施了酒钢公司日处理16万吨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水污染减排项目,全面完成了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火电企业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索通公司脱硫改造和水泥企业熟料生产线脱硝工程等一批大气污染减排项目,有力地保护了“嘉峪关蓝”。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早已超越环境保护本身,成为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系统性变革。这种革命,将在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得到彰显,美丽雄关将坚决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让嘉峪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